【寧夏日報客戶端】平羅科技志愿服務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
來源:調宣部審核 作者:調宣部審核 發布于:2020-12-14 08:40:00
近日,一個個“藍馬甲”在陶樂鎮的大集里,通過贈送宣傳冊和入戶宣講等方式,向群眾宣傳科技科普知識。今年,平羅縣科技志愿服務與脫貧攻堅、鄉村振興等工作同頻共振、互融互促,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做實做深做細。
“不管在種植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,一個電話隨叫隨到。這兩年在白站長的指導幫扶下,我家的溫棚越種越好?!碧諛锋倧R廟湖村村民馬國祥說。目前,平羅縣形成了“田間課堂+科技志愿服務+產業發展”服務模式和“希望田野”科技志愿服務品牌。根據群眾需求開展“田間課堂科技志愿服務”活動,科技志愿者紛紛走進田間地頭、牛棚圈舍與群眾開展面對面、點對點的技術指導活動260場次,解決農業生產技術難題200余件,服務群眾達1.5萬人次。
平羅縣通過建立群眾點單、科協派單、科技志愿組織接單、群眾評單的科技志愿服務“四單制”模式,將縣、鄉、村三級衛生、科技特派員和土專家等吸納到志愿服務隊伍中,形成了“1+6+N”橫向到邊、縱向到底的科技志愿服務體系。目前,衛生、教育、科技等領域基層一線科技人才在該縣鄉鎮科協領導班子中占比達75%,實現了基層科協組織建設和“三長”建設全覆蓋。
今年以來,平羅縣建成科技館1個,先后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(站)和非遺基地建成科普活動室16個,打造泰金種業、華泰農等科技惠農服務站14個,拓展縣文化館、黃渠橋鎮紅色教育基地等15個場所的科技科普展教功能,構建“20分鐘服務圈”,讓志愿者開展活動有陣地、服務有效率,實現服務群眾便利化。開展“科技志愿服務趕大集”、泥哇嗚基地非遺日等節慶活動,培育了“希望田野”“筑夢課堂”等科技志愿服務品牌,實現群眾需求與志愿服務精準對接,推動科學普及、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升。
刊登于2020-12-13 寧夏日報客戶端